关键词
扶风法门寺佛骨舍利的来龙去脉
作者: 暂无 来源: 文史知识 年份: 198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扶风法门寺   佛骨   三教合一   道二   道教与传统文化   舍利塔   宝函   汉魏   碎身舍利   僧彻  
描述: 西方学术界曾流行一种权威的说法:人类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三种主要的思想体系,即万物有灵,宗教和科学的世界观。在中国,似乎并没有真正的宗教时代,在几千年文明发展史上,占主导地位的,始终是积极入世的儒家思想。但这并不等于说宗教在我们的文化积淀里就没有留下任何痕迹,宗教在我们先民的社会生活中就是无足轻重的。恰巧相反,自汉魏以来,儒、释、道三教合一就已经成为我国传统文化的基本形态。宗教不仅对我国传统心态有极其深刻的影响,而且在文化上的贡献更辉煌灿烂,举世瞩目。因此,不了解宗教的本质及其对各个领域的深刻影响,就不可能对我国传统文化有一个深入、透彻的理解。为此,我们曾先后编辑了"佛教与中国文化"、"道教与传统文化"两个专号,使广大读者对佛、道二教有基本的了解;也正为此,我们从本期起又开办"宗教与人生"这一栏目,以便广大读者对宗教文化有更广泛、深入的理解,对宗教与人生的密切关系有更具体、形象的认识。
古文潜话说略
作者: 暂无 来源: 求是学刊 年份: 198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说略   宾语   韦昭注   中心语   下潜   主语   齐人   谓语   孤犊   公子  
描述: 潜语,是文言语句中潜在的而又无法确定的词语。它类似省略,而又不同于省略。说“类似”,是有潜语的语句也“必须添补一定的词语意思才清楚”、“经过添补的话是实际上可以有的”;说“不同”,是潜语的添补不“只有一种可能”,它在语言结构中莫名其妙地隐去了,人们只能顺蔓摸瓜,推测出它的意思,却拿不准到底是什么词语。例如: (郑人缓……为儒,河润九里, 泽及三族,使其弟墨。儒墨相与辩, 其父助翟,十年而 缓自杀。其父梦之日:“使而子为墨 者,予也……”)夫造物者之报人 也,不报其人而报其人之天。彼故使 彼。夫人以己为有以异于人以贱其亲 (按:指称父为“而”),齐人之井 饮者相摔也。故日今之世皆缓也。 (《庄子·列御寇》) 这段文字不长,解起来却一步一坎。“不报其人而报其人之天”,郭象注:“……夫积习之功为报,报其性,不报其为也。然则学习之功,成性而已,岂为之哉!”“彼故使彼”,郭象注:“彼有彼性,故使习彼。”成玄英疏:“彼翟者先有墨性,故成墨。若率性素无,学终不成也。”“··、…今之世皆缓也”,成玄英疏t.“夫土下有泉,人各有性,天也,穿之成井,学以成术者,人也。嗟乎!”世人迷妄之甚,徒之穿、学之末事,不悟...
竹简《家语》与汉魏孔氏家学
作者: 暂无 来源: 复印报刊资料(中国哲学史) 年份: 198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汉魏时期   论语   孔子家语   汉书·艺文志   王肃   大戴礼记   竹简   皇甫谧   今本   儒家  
描述: 河北定县八角廊西汉墓出土的《儒家者言》竹简,是《家语》的原型。今本《孔子家语》,历来都有“伪书”之说,作者认为王肃自序得自孔子二十二世孙孔猛,当为可信;又有源自孔安国的传说,这与汉魏时期的孔氏家学有关。汉以后,孔子后裔中也有世守家学而成为一个学派的,自孔安国而至孔僖、孔季彦相承,《孔丛子》可说是孔氏家学的学案,故《家语》也属孔氏家学的产物。今本古文《尚书》、《孔丛子》、《孔子家语》很可能陆续成于孔安国、孔僖、孔季彦、孔猛等孔氏学者之手,有很长的编纂、改动、增补过程,它们是汉魏孔氏家学的产物。作者还认为:从学术思想史的角度深入探究孔氏家学,也许是解开《尚书》流传疑谜等经学重大公案的一把钥匙。
竹简《家语》与汉魏孔氏家学
作者: 暂无 来源: 孔子研究 年份: 198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汉魏时期   论语   孔子家语   汉书·艺文志   王肃   大戴礼记   竹简   皇甫谧   今本   儒家  
描述: 河北定县八角廊西汉墓出土的《儒家者言》竹简,是《家语》的原型。今本《孔子家语》,历来都有“伪书”之说,作者认为王肃自序得自孔子二十二世孙孔猛,当为可信;又有源自孔安国的传说,这与汉魏时期的孔氏家学有关。汉以后,孔子后裔中也有世守家学而成为一个学派的,自孔安国而至孔僖、孔季彦相承,《孔丛子》可说是孔氏家学的学案,故《家语》也属孔氏家学的产物。今本古文《尚书》、《孔丛子》、《孔子家语》很可能陆续成于孔安国、孔僖、孔季彦、孔猛等孔氏学者之手,有很长的编纂、改动、增补过程,它们是汉魏孔氏家学的产物。作者还认为:从学术思想史的角度深入探究孔氏家学,也许是解开《尚书》流传疑谜等经学重大公案的一把钥匙。
多种反驳方法的灵活运用--“诸葛亮舌战群儒”的逻辑分析
作者: 暂无 来源: 逻辑与语言学习 年份: 198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江东   孔明   豫州   乐之   三国演义   灵活运用   诸葛亮   张昭   逻辑反驳   充分条件假言推理  
描述: 反驳不无益处。第一个向孔明发起进攻的是张昭: “久闻先生高卧隆中,自比管、乐……近闻刘豫州(备)三顾先生于草庐之中,幸得先生,以为‘如鱼得水’,欲席卷荆襄。今一旦已属
道教特征刍议--兼论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
作者: 暂无 来源: 哲学研究 年份: 198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黄巾起义   中国传统文化   中国道教   宗教特征   基督教   玉皇大帝   宗教理论   南北朝时期   伊斯兰教   神仙世界  
描述: 教的基督教、伊斯兰教、佛教相比有许多不同的特点,使得国内外学者对道教的宗教特征颇有争议。本文试图从马克主义宗教学的观点出发,对道教作些具体分析。
读《读四书大全说·孟子篇》
作者: 暂无 来源: 船山学报 年份: 198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天理人欲   王船山   义利观   孟子学说   朱熹   程朱学派   仁义之道   气质之性   告子   人性论  
描述: 王船山在《读四书大全说》的《孟子篇》 (以下简称“本篇”)中,发挥并发展了孟子的思想,有的是撇开后儒的种种曲解、误解,恢复了孟学的原貌,而更多的是通过传孟、注孟,表达了他自己的观点,这就是他自己说的“六经责我开生面”“本篇”对程朱有关孟学的论述或注释,有所推崇,但也指出程朱特别是朱熹注孟太“疏略”甚至存在“差错”,或者“带些呆气”,“永得立言之旨”。如果说,船山平时是“修正程朱”,(嵇文甫语)那么“本篇”却主要是批判程朱。兹分述如一下:
孔子重视民间音乐
作者: 暂无 来源: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年份: 198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统治者   论语   书面语言   魏文侯   民间音乐   孔子   雅乐   子曰   正心   郑声  
描述: 两千多年来,绝大多数人认为孔子对所谓“郑声”是持贬谪态度的。的确,在郑声问题上孔子是讲过几句话的,但是,这些话却由于后儒的作解作注或解注,添油加醋,似乎孔子完全视郑声等民间乐舞为“淫”乐和亡国之音而加以摈弃。事实到底是怎样呢? 古人的书面语言,因为竹木素绢的笨重昂贵和刀刻漆写的难于使用,多“寡其词,协其音”(清人阮元《文言说》),记载极为简炼。常被人们引用到的“郑声”的一段话,是记在《论语·卫灵公》中:“颜渊问为邦。子曰:‘行夏之时,乘殷之辂,服周之冕,乐则韶舞。放郑声,远佞人,郑声淫,佞人殆’”。全面理解整段话的意思是说:要治理好国家,必须继承前代的优
试谈蒲松龄的民俗观——读《聊斋志异》札记
作者: 暂无 来源: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8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心理内容   女鬼   聊斋志异   艺术加工   思想意义   席方平   冥司   刘孝廉   民间文化   青蛙神  
描述: 蒲松龄久居乡里,为村中童子师,生活上曾受过和农民一样的煎熬,思想感情与农民有着相通之处,在创作上更受到民间文学的启发,从民间风尚习俗中采获了丰富的素材,成为我国古代吸取民俗素材最丰富的文言文小说家。《聊斋志异》就是以北方农村特别是山东淄川的时流风轨、乡贤行谊和民间传说的神灵鬼怪、异事奇闻作素材,经过创造性的艺术加工而成的神奇之作。由于它扎根子民间文化生活和风尚习俗的土壤中,渗透着各阶层群众不同的和共同的心理内容,所以几百年来一直成为雅俗共赏,妇儒皆知,万口称诵的名作。
论两汉综合学术
作者: 暂无 来源: 齐鲁学刊 年份: 198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汉代学术思想   春秋战国时期   综合   民族大融合   民族共同体   董仲舒   交汇融合   法家思想   两汉   儒家学说  
描述: 在中国历史上,两汉不仅是一个社会生产力大发展、经济空前繁荣的时代,而且也是一个民族大融合的时期。两汉政治上的内霸外王和学术思想上的儒法合糅,是秦和齐鲁等地区各民族文化融合的反映。民族是一个历史的范畴。它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其内容也不是固定不变的。黄河、长江流域广大地区的古代居民,经过长期交汇融合,在公元前一千年左右形成了一个民族共同体,就是华夏族。华夏和其它各族在春秋战国时期混居杂处,交往密切,并没有清晰的界限。由于长期处于分裂割据状态之中,加上自然条件等的不
< 1 2 3 ... 8 9 10 11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