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纷纭众说汉昭君
作者: 暂无 来源: 学术论坛 年份: 198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唐人   政治婚姻   汉民族   社稷   唐宪宗   妇人   昭君出塞   北方少数民族   战争   基本情况  
描述: 屈辱的行动,是下策。唐人戎昱的《咏史》说:“汉家青史上,计拙是和亲;社稷依明主,安危托妇人。岂能将玉貌,便拟静胡尘;地下千年骨,谁为辅佐臣。”宪宗朝,北方少数民族频频侵犯内地,大臣们提议“和亲有五利
范文虎学术经验
作者: 暂无 来源: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年份: 198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墓志铭   解毒活血汤   医学   补阳还五汤   家学渊源   名医   霍乱   半身不遂   学术经验   宁波  
描述: 。墓志铭云:“自少超悟,喜读书,弱冠成县学生员……治医学益劬覃擘今古,辅以心解,久之遂通其故。”现将其学术经验简介如下。
《岭南摭怪》介绍
作者: 暂无 来源: 东南亚纵横 年份: 198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岭南   风俗习惯   民间故事   中国   风化   民间传说   民族性   金龟   民间文学   我国古代  
描述: 《岭南摭怪》是一部民间传说的故事集,武琼和乔富都清楚地地认识到了那些故事的民间性质。武琼在其序文中写道:“呜呼!《岭南摭怪》何不刻入石,写于竹,而仅传诸于口碑。从年少儒子至白发老人,皆诵而爱之,以此作为有关纲常、风化之善诫……”。乔富在跋中云:“我越国于十二使君之前,文献尚未昌明,然国家之事迹,常见于《涑水通鉴》
知难而进
作者: 暂无 来源: 山东中医杂志 年份: 198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青年   温病   辨证论治   注射液   加深理解   医学理论   中医治疗   伤寒论   外感热病   清热解毒  
描述: 余幼读儒书,少年学医,侧身杏林,凡五十寒暑。虽学业渐进,然非一帆风顺。时于迂回曲折之中,勉得一进;时于艰苦竭蹶之际,有所收获。是以每进一步,深知其难;愈知其难,愈以求进。余天资鸳钝,学无妙法;医术不精,鲜有良方。今能告青年后学者,唯“难”与“进”二字而已。谨承庭训余祖居湖北鄂城县洪家大弯,三世行医。先祖父坤臣公,精于《伤寒》。先君云卿公,承其业而另谙于《温病》,中年以
试述孙思邈的哲学思想
作者: 暂无 来源: 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 年份: 198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隋文帝   隋唐时期   因果报应   千金翼方   孙思邈   医疗实践   哲学思想   印度医学   千金要方   气候变化  
描述: 孙思邈是我国隋唐时期杰出的医药学家,京兆华原(今陕西省耀县孙家塬)人,约生于隋文帝开皇元年(公元581年),死于高宗永淳元年(公元682年)。他的哲学思想集中表现在他所著的《千金要方》(撰于公元
宁夏古代诗歌
作者: 暂无 来源: 宁夏教育 年份: 198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书生   轿子   宁夏   霍去病   朔方   酣歌   相忘   饥民   行人   古代诗歌  
描述: ·张(虫宾)《过萧关》出得萧关北,儒衣不称身.陇狐来试客,沙鹘下欺人.晓戍残烽火,晴原起猎尘.戍边莫相忘,非是霍家亲.注释:①出得萧关北,儒衣不称身:儒衣,书生的服装.这两句说,一旦来到塞上,穿着书生的服装就显得很不适宜,因为古代朔方是用兵的地方,人们多着戎装.
荀子宣传教育思想简论
作者: 暂无 来源: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8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春申君   礼义   非十二子   议兵   稷下学宫   解蔽   制名以指实   天下无道   孙卿   兰陵  
描述: 活动,他提出求贤“参国政”,“隆在信”,“隆在修政”(《强国》)。由于遭到谗言攻击,又离齐去楚国。到了楚国仍然从事他的宣传活动,春申委任他作兰陵令。但不久又遭谗言攻击,于是又回到赵国,后来,荀子又为春申固请,乃复返楚国,继续作兰陵令。在宣传教化活动中,他“著数万
柳宗元在文以明道运动中的理论、实践和遭遇
作者: 暂无 来源: 湘潭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年份: 198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翼道   文以明道   文道观   王叔文集团   古文运动   儒道   国语   韩愈   柳宗元   抑柳  
描述: 从文道矛盾发展的历史看 古文运动和新乐府运动 柳宗元的文道观是一个大题目,要了解它的形成原因,不但要了解中唐时代文道矛盾的情况,还得简单回顾一下从先秦到中唐时代文道矛盾发展的整个过程。 在中国历史上,文和道是一对相互依存而又常闹对立的矛盾。 在百家争鸣的春秋战国时代,中国还没有形成由某家号令各家的局面,自然也就无法形成统一的“道”。各家为了宣扬自己学派的思想观点,除了重视自家的著作中的道之外,对表达思想的文,自然也不会轻视,因为其著作如果言而无文,其道也就可能缺乏吸引力。当时各家对自己的著作都尽量做到道与文的完美统一,所以我们今天所读到的儒墨道法各家著述,除《墨子》一书外,大都重视语言文采。就是《墨子》也无非语言质朴一点,也决无文理不顺的现象。至于儒
“拣”“捡”二字不能混同
作者: 暂无 来源: 湖南教育 年份: 198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古汉语   荀子   习作课   旧唐书   拾取   举例   徐特立   吴越春秋   现代汉语   博爱  
描述: 一位老师讲习作课,举例讲到《给徐特立同志的一封信》中“你总是拣难事做,从来不躲避责任”这句时,说“拣”就是“捡”,“拣”与“捡”含义相同。这样解释不妥。“拣”,选也、择也。《吴越春秋·阖闾内传》:“后三月,拣练士卒,遂之吴”。《魏志·袁绍传》:“博爱容众,无所拣择”。《旧唐书·懿宗纪》:“边方未静,深藉人才,宜令徐泗团练使选拣召募官健三千人,赴邕管防戍。”都是选择的意思。而“捡”,在古汉语中一般解作束也、拘也。《荀子·儒效》“礼者入主之所以为群臣寸尺寻丈检(同“捡”)式也”。《汉书·黄霸传》:“郡事皆以义法令捡式”.现代汉语则解作“拾取”。如拾粪、拾柴、拾稻穗等。古汉语中,“捡”与“检”、“拣”与
李暠和他的作品
作者: 暂无 来源: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8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移徙   张轨   晋安帝   才性   义熙   《人物志》   同异   述志赋   中说   李暠  
描述: 陈寅恪《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中说:“张轨领凉州之后,河西秩序安定,经济丰饶,既为中州人士避难之地,复是流民移徙之区,百余年间纷争扰攘固所不免,但较之河北、山东屡经大乱者,略胜一筹。故托命河西之士庶犹可以苏喘息长子孙,而世族学者自得保身传代以延其家业也。又张轨、李暠皆汉族世家,其本身即以经学文艺著称,故能设学校奖儒业,如敦煌之刘昞即注魏刘劭《人物志》者,魏晋间才性同异之学说尚得保存于此一隅,遂以流传至今,斯其一例也。”在十六国大乱时期,河西走廊的秩序确乎是比较安定的。在当时“割据之雄”中,李暠的经学文艺确乎是比较有名的。
< 1 2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