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弘明集 14卷
作者:     僧祐撰       道宣撰   来源: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年份: 1991 文献类型 : 图书
描述: 据《影印宋碛砂版大藏经》本缩叶影印:《弘明集》收集了佛教徒维护佛教,驳斥儒、道反对佛教的观点的文章,大体上是围绕当时社会所关心与争论的重大问题选编而成的。《广弘明集》也是围绕各个主体选编而成的。
君子“道而不器”
作者: 暂无 来源: 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年份: 199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人生价值取向   孔孟   中国文学   手段性   规律   士人格   人生问题   自然   君子   工具性  
描述: “道而不器”是君子儒的人生价值取向。张家顺在《论孔孟士人格对中国文学的影响》一文中,对此进行了阐述。所谓“道而不器”是指人生问题上,君子最注重的是“道”,即对自然的与社会的根本规律进行不懈的追求,决不将自己束缚在工具性、手段性的位置上,只满足于做些由外部环境迫使自己做的个别的,具体的带有依存
张说对唐诗发展的贡献
作者: 暂无 来源: 求是学刊 年份: 199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盛唐诗歌   旧唐书   陈子昂   “四杰”   张九龄   初唐   文学思想   文质并重   玄宗   五律  
描述: 系密切,他在文化方面的主张,诸如“尊儒崇道”、“博采文士”等,都为玄宗所采纳.他在玄宗时期以宰相知集贤院事,参与和主持过当时许多重大文化活动,主持编撰了《六典》、《大唐开元礼》、《大唐乐》、《文府
、宋散文演化及风格之异同
作者: 暂无 来源: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9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宋代   陈子昂   欧阳修   散文创作   王安石   古文运动   文风   苏轼   柳宗元   文学理论  
描述: 宋人严有翼在《柳文序》中曾说:“之文章无虑三变,武德以来,沿江左余风,则以絺章绘句为尚。开元好经术,抵轹晋魏,上轧周汉,浑然为一王法者,独推大历、贞元,是时虽曰美才辈出,其能以六经之文为诸儒倡者
隋唐儒学与自然科学
作者: 暂无 来源: 齐鲁学刊 年份: 199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定朔   统治思想   夷夏之辨   封建社会后期   隋唐时期   中国封建社会   唐太宗   儒学   大衍历   魏晋南北朝时期  
描述: 隋唐时期,中国封建社会从前期向后期转变。与此相适应,儒学的演变出现了一种承前启后、推陈出新的趋势。这种趋势的主要表现是:作为封建社会前期的统治思想,儒学的天人感应神学目的论和谶纬迷信受到比较集中的批判,儒学在斗争中与道、佛合流,特别是援佛入儒的尝试,为封建社会后期的统治思想宋明理学的形成作了准备。隋唐儒学的这种演变与自然科学有着错综复杂的关系,对此作些研究,是有科学文化价值的。
唐代五台山佛教史(续二)
作者: 暂无 来源: 五台山研究 年份: 199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五台山   旧唐书   宗密   中国佛教   转运使   菩提   唐代   禅师   禅宗   节度使  
描述: 裴休(797—870),字公美,祖籍河东闻喜(今山西省闻喜县)人,生于河内济源县(今河南省济源县),为唐代御史中丞裴肃次子。从小廉约节俭,志操坚正。童龀之时,与兄弟俦、俅学于济源别墅。他刻苦好学,“经年不出墅门,昼讲经籍,夜课诗赋”(《旧唐书》卷177《裴休传》),如饥似渴地学习诸子之学。一日,虞人赠给他们兄弟三人一块鹿脯,兄弟俦、俅烹之,请他同食。他曰: 我等穷生,菜食不充,今日食肉,翌日何继?无宜改馔。(同上) 裴休从小就不茹荤血,生活艰朴。长庆年间 (831—824),裴休以儒业及第。大和二年(828年),又应贤良方正,为甲科之首。以后历任右补阙、史馆撰修、户部侍郎、兵部侍郎、诸道盐铁转运使、礼部尚书、同平章事(宰相)、宣武节度使、吏部尚书、太原尹、北都留守、河东节度观察使、风翔尹、风翔陇州节度使等职。裴“休性宽惠,为官不尚皦察,而吏民畏服。善为文,长于书翰,自成笔法”(同上)。其著作有:
敦煌佛教文学儒化倾向考
作者: 暂无 来源: 孔子研究 年份: 199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学作品   儒家思想   佛教文学   讲经文   佛教文化   伦理观念   敦煌寺   儒化   中国人民   敦煌佛教  
描述: 印度佛教以它本来面目初传入中国时,是与中国人民固有的伦理观念相矛盾的。释门关于“无始以来一切众生,于六道中互为父子”“识体轮迴,六趣无非父母”(释法琳《广弘明集·辨正论》《大正藏》五十二卷)的主张和彦悰在《集沙门不应拜俗论》中否认东土
论宋朝的理学教育思想
作者: 暂无 来源: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9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朱熹   理学教育   理学家   王安石   事功学派   程朱理学   宋王朝   气质之性   教育思想   北宋  
描述: 宋朝是经过唐中叶安史之乱到五代十国,近二百年藩镇割据和长期军事混乱,至后周显德七年(公元960年)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而建立的。因而,宋初统治者鉴于五代乱离,道寝微,武夫悍将不时危及朝廷的历史
论宋朝的理学教育思想
作者: 暂无 来源: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9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藩镇割据   唐中叶   崇儒   内部秩序   二程   存天理   宋王朝   教育思想   三经新义   伊洛渊源录  
描述: 宋朝是经过唐中叶安史之乱到五代十国,近二百年藩镇割据和长期军事混乱,至后周显德七年(公元960年)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而建立的。因而,宋初统治者鉴于五代乱离,道寝微,武夫悍将不时危及朝廷的历史
孔子的文质论
作者: 暂无 来源: 孔子研究 年份: 199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左传   论语   朱子   礼乐思想   孔子   文质论   忠信   礼记   文质并重   君子  
描述: 一、前言孔子的教育理想,是使人成就为君子。孔子对子夏说:“女为君子儒,无为小人儒。”(《论语·雍也》)君子虽以行仁为己任,但孔子又强调”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同上)可见君子须文质两备。在孔子的文质见解中,质指孝弟忠信,文指礼乐。君子是一方面能行孝弟忠信,一方面又能实践礼乐的人。孔子的文质思想,一方面继承虞夏的忠孝思想,一方面发扬周公的礼乐思想。孔子又以文质论三代,《论语》及《札记》中四言“吾从周”,文质
< 1 2 ... 3 4 5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