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先秦“无为”思想简论
作者: 暂无 来源: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年份: 198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老子   先秦时代   思想家   君道无为   无为而无不为   西周初年   庄子   人生观   重要思想   虚静无为  
描述: “无为”是中国古代的一种重要思想.先秦道、儒、治刑名法术的学者无不讲它;汉代不仅学者讨论,还被施诸实践,造成了汉初“无为”而治的盛世.它对后世的影响是极其深远的. “无为”内涵十分丰富,包括自然观、政治观、人生观诸方面的内容.它是不断发展、不断丰富、不断完善的.对于它的内涵和发展情况,学术界还没有人系统论述过.本文只试图就它在先秦时代的情况作一些探索. 先秦“无为”思想大体上可以分成四个阶段:(一)从西周初年(《诗》、《书》)到西周末年(《周易》),是“无为”思想的萌芽阶段;(二)春秋末年(《老子》)是“无为”思想的形成阶段;(三)从春秋末年到战国中晚期(庄子及其后学,治刑名法术之学的学者如稷下先生、慎到、尹文、申不害、韩非,马王堆古帛书等),是“无为”思想的发展阶段;(四)秦王朝建立前夕(由吕不韦组织编纂的《吕氏春秋》),是“无为”思想的初步总结阶段.
儒道释结合熔铸百家的开放型思想--李白思想新论
作者: 暂无 来源: 中州学刊 年份: 198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用世   功名思想   道家思想   独善   学道   孔子   李白思想   儒道释   儒家   《长短经》  
描述: 在代诗人中,李白是思想较为复杂的一个。虽然在盛唐三大诗人中,他与杜甫、王维三足鼎立,分别有“诗仙”、“诗圣”、“诗佛”之称,然而,他的思想决非仅只一个“仙“字(即道家思想)所能包括的。儒、道、名、法、游侠,纵横、佛教、兵法、阴阳、杂家各种思想均在他的作品中得到反映。至于他的指导思想,过去都倾向认为是道家思想。诚然,道家思想在李白思想上占有重要地位,尤其是道家的美学思想,形成了李白诗歌自然奔放的艺术特色,若论起政治思想、人生态度,在李白世界观占指导地位的,还是积极入世、希冀建功
道家思想与苏轼
作者: 暂无 来源: 丽水学院学报 年份: 198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赤壁赋   超尘   超旷   仲举   外儒   疏宕   有为而作   宏观把握   忧国爱民   儒家政治  
描述: 苏轼的思想,有的论者认为其显著特点是“杂”,是佛、道、儒三家思想的融合;有的论者提出其政治思想和人生思想大致以“外儒内道”的形式统一起来,等等。而到底对苏轼的思想怎样认识,一直存在着大同而又各异的看法。这之中一个关键问题是对道家思想在苏轼生活中的影响和作用怎样理解。
试论“大历十才子”诗歌的思想倾向
作者: 暂无 来源: 安徽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 198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酬赠诗   客观描写   诗歌   大历十才子   长安   山水诗   社会生活   思想内容   司空曙   思想倾向  
描述: 著名历史学家范文澜同志,曾经对唐代文人的思想作过精辟的分析,他说:“作者才思的来源,有些人主要是儒学,有些人是佛教(禅宗)和道教。……儒佛道三种思想以外,还有一种普通士人的思想,这种人求名求利,非常热衷,得不到的时候,悲苦忧愁,哀感动人,得到了便快意纵欲,得意自鸣,也颇能动人。这种人在文士中是最大多数,其中不少还
《陈白沙哲学思想研究》的特色
作者: 暂无 来源: 学术研究 年份: 198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哲学体系   内在矛盾   思想研究   自然观   主观唯心主义   马克思主义哲学   陈白沙   中国哲学思想   思想体系   本体论  
描述: 《陈白沙哲学思想研究》(广东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以下简称《研究》),是章沛撰写的广东哲学思想史方面的专著。这本书根据马克主义哲学的观点,在全面地掌握关键材料的基础上,为陈白沙是主观唯心主义这一
试析王岱舆的宗教伦理思想
作者: 暂无 来源: 西北民族研究 年份: 198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真主   揉合   宗教伦理   王氏   试析   《古兰经》   伊斯兰教   正教   气质之性   王岱舆  
描述: 王岱舆是我国明末清初著名的伊斯兰教学者。他的著作《正教真诠》、《清真大学》、《希真正答》,以犀利的笔触,明敏的思辨,把伊斯兰教哲学与我国儒家传统思想巧妙地结合起来,持一家之言,独步当时思想论坛,与释、道、儒渚家互相辨难,阐释已见,使伊斯兰教学说,在我国思想界崭露头角。王岱舆的宗教哲学思想是很丰富的,值得研究的。特别是研究他的宗教伦理思想,是揭示伊斯兰教哲学与我国儒家传统哲学思想结合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探求伊斯兰教何以能在中国传播久远的一个重要内容,对今天我国各族穆斯林建设精神文明也有着历史的借鉴作用。
儒、道二家思想的地域特点和最初交融
作者: 暂无 来源: 孔子研究 年份: 198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道家   自然崇拜   儒家思想   原始信仰   思想体系   人为宗教   宗教观念   儒家学说   太极   传统文化  
描述: 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所孕育的古代文化,分别是儒家和道家的思想源头。孔子吸收夏商周三代的传统文化,构造了以“仁”为核心的、既维护等级制度又强调原始民主和原始人道主义的思想体系。敬鬼神面远之和不研究宇宙的起源问题,是孔子哲学的一大缺点。道家起源于氏族制向奴隶制过渡缓慢的荆楚地带。这里的文化富于浪漫主义精神。在这样的文化氛围中,老子抛弃了神,构造了以道为最高范畴的哲学体系,其特点是重天道、尚自然、超脱、任达,主张无为而治。老子是《易经》萌发出来的哲学思想的继承者和发展者,而在《易经》中亦可寻觅出孔子用自然事物的性质和变化阐明哲理的思想方法、中庸思想和一些概念的端倪。《易经》中的太极、神、道、德、器、通、变、几、微凝聚着倡、道两家的智慧,它实现了两家思想的交融。
振兴中华的历史反思
作者: 暂无 来源: 党史资料与研究 年份: 198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五十年代   中华民族   时代   建国后   民主与科学   振兴中华   启蒙思潮   战争与革命   文化系统   二十世纪  
描述: 如果我们把二十世纪分作两半,前五十年,是一个狂飙的时代,战争与革命的时代。后五十年则是一个和平建设的时代,应当正是一个国家中兴的时代。但是,上一代人梦寐以求的振兴中华的理想,在建国后却未能得以展现,国家中兴的伟业,一直推迟到本世纪末叶才得以开始。为什么中华民族会走上弯路呢?孙汛在《探索》今年第二期上撰文,从历史的反思来解剖这个问题。孙文认为,近代启蒙思潮对以儒佛道三教合一构成的庞大的严密的思想文化系统的第五次冲击,是“五四”运动的民主与科学思潮。“五四”运动是我国近现代史的转折点,是一
儒家思想的演变及其历史评价
作者: 暂无 来源: 孔子研究 年份: 198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外来文化   儒家思想   孔子思想   儒家哲学   奴隶制   董仲舒   历史评价   早期启蒙思想   儒学   哲理化  
描述: 以复礼为主要宗旨的儒家思想产生于封建制代替奴隶制的大变革时代。从社会效果看,它的降生有点不合时宜,但因为它植根很深,故有其顽强的生命力,虽历经历史风雨,终于生存下来,至今仍影响我国的民族心理、思想方式、道德伦理规范乃至风俗人情。从先秦直到明清,儒学经历了董仲舒的神学化,魏晋隋唐的援佛、道入儒,宋元明的儒学哲理化等变化,但这些都是儒学内部的自我调整,没有也不可能达到形态上的更新。至于早期启蒙思想虽然涵着“新的突破旧的”时代精神,却仍然束缚于“死的拖住活的”的桎梏。今天,不能无视儒学存在,更不能简单地抛弃,只能因势利导,去其糟粕,存其精华,同时博取和融汇外来文化之精华,创建新的文化体系。
“中和之美”和中华民族的审美心理
作者: 暂无 来源: 昭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年份: 198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华民族   中和之美   礼则   艺术风格   西方美学史   温柔敦厚   “中和”   乐记   民族审美心理   “中庸”  
描述: 每一时代的哲学作为分工的一个特定的领域,都具有由它的先驱者传给它而它便由此出发的特定的思想资料作为前提.”一个民族审美心理的形成有着诸多的因素,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不是三言两语可以概括的.一定的政治、经济、文化以至于地理环境等都潜移默化,直接间接地影响着一个民族审美心理的形成.在中华民族古老的历史里,儒、释、道三家思想,时而分离,时而交融,或明或暗,忽轻忽重地浸染滋润着中华民族的审美心理,在学派林立,错综复杂的思想中,孔儒的文艺思想又鹤立鸡群,攘众独出.上下两千年,源远流长,在这条滔滔不息的长河里,也时而波涛翻滚,浊浪排天,时而水明波静,涟漪涣涣.汹涌狂暴的巨浪冲击着堤岸,所溃决的泥沙则卷流而下,若能披沙拣金,也不乏熠熠闪光的金子.“中和之美”便是这无数碎金中的一块.
< 1 2 3 ... 8 9 10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