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越南科举三教考试问题初探
作者: 暂无 来源: 东南亚纵横 年份: 199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封建国家   科举制度   佛教   传统思想   封建统治者   封建主   三教   科举考试   社会生产力   越南  
描述: 越南自公元10世纪中叶建立自主的封建国家后,在统治制度等各方面完全效法中国,科举制度更不例外。不过,越南的科举,除了接受中国一贯以儒家学说为中心的传统思想外,还有它自身的一些特点。在这些特点中,犹以科举举办儒、佛、道三教考试独具特色。那么,作为从根本上必须依靠儒学的“礼法刑政”统治国家的越南封建统治者,他们曾一度举办的科举三教考试的阶级根源、社会根源和宗教根源是什么?本文拟
汉代教育评述
作者: 暂无 来源: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9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汉武帝   古文经学   太学生   今文经学   儒家经书   郡国学校   汉代教育   鸿都门学   师法家法   地方学校  
描述: 汉代(公元前202年——公元220年)在经济恢复发展的前提下,各君主采取了一系列开创性的措施,使教育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为我国古代文化教育奠定了基础。 儒术独尊是汉代教育的主要特点。汉自建国以后的六十多年,以道家“清静无为”作为政治指导思想,法礼并用,遂使政治趋于安定,经济复苏。但儒家学说在汉初是不被重视的,汉高祖瞧不起儒生,甚至摘下客人儒冠“溲溺其中”。后虽接受了陆贾、叔孙通的建议,也只是口头上称善儒家学
独尊六艺,绾经学与心性之学为一途
作者: 暂无 来源: 杭州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9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道学   自明诚   尔雅台   心性之学   马一浮   经学   孝经   程朱陆王   尊德性   判教  
描述: 马一浮先生学识渊博、思想博大精深。他一生以阐释、宏扬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学说为己任。其主要著述如《论语大义》、《孝经大义》、《观象卮言》、《洪范约义》、《诗教绪论》、《礼教绪论》等,皆为阐释宏扬六经和论语孝经之作,而这些经典是马一浮所指的经部典籍中属于宗经论的经典(其余为释经论部分)。他所著《泰和会语》的主要内容,亦以论证和确立六艺在古代典籍中的至高地位为宗极。由于马一浮对儒学的贡献,被誉为“一代儒宗”,并被归入现代新儒学家之列。同时他又有不同于一般所讲的现代新儒学家的共同特征的地方。一
中国哲学的起源及其特征
作者: 暂无 来源: 甘肃社会科学 年份: 199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天人关系   中国古代哲学   黄金时代   殷商   起源   关系问题   中国哲学   春秋战国  
描述: 中国古代哲学源于殷商,历经西周,形成于春秋战国。春秋战国是中国古代大变革的时代,诸子争鸣,百家异说,儒、道、墨、法、名、阴阳等学派成立,出现了我国古代第一个学术黄金时代。为我国哲学奠定了基础。从殷商至春秋战国,天人关系成为思想领域中的首要问题。可以说,我国古代哲学是从天人关系讨论开始,围绕天人关系问题的讨论而形成。人类哲学的产生与原始宗教的发展是不可分的。哲学和宗教原是一对孪生兄弟,在发展中逐渐分为两个不同的领域。我国古代的天人观,在最初
汉代经学演化与屈原评价之纷争
作者: 暂无 来源: 山东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9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汉代经学   司马迁   班固   后汉书   汉书·艺文志   董仲舒   诗经   经学思想   武帝   文化典籍  
描述: 在先秦留给汉代的文化典籍中,有两部纯文学作品:北方的《诗经》与南国的《楚辞》。《诗经》为先儒所传的“六艺”之一,在经学昌盛的汉代,它理所当然地被奉为文学创作和批评的圭臬。而围绕对屈原及其作品的研究评价,却经历了一场几乎贯穿两汉的长期论争。论争大体可分三个阶段,代表人物分别是司马迁、班固和王逸。汉人对屈原评价的分歧实质上反映了在经学一统的特定背景下,汉代文学思想曲折发展的轨迹,成为汉代文学批评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并对后代文学创作和理论发生不小的影响。
淳于髡与稷下道学
作者: 暂无 来源: 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9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淳于髡   道学   外交活动   思想史   政教作用   孟子   稷下   吕氏春秋   齐国   中心人物  
描述: 稷下道学是战国年代齐国的一个重要政教学派,对齐国的政教策略起了积极的指导作用。淳于髡是稷下道学昌盛期的中心人物,他参与了一系列政教事务,从而使稷下道学务实、适变、灵活的政教宗旨得以贯彻。稷下道学阐发并建立起直接用于政教目的的“道”,取“切实”作为面世原则。它在思想史上开创了系统地杂儒、启法之先例。它具有浓致的地域色彩,以现实为言行标准,取适变精神与务实态度,士人们不以谋求官职作为参政目的,体现出人类政教机制的进步内涵。稷下道学体现的进取、变革、务实的精神,在两个余年的封建政教措施中亦时显峥嶸。
佛教对朝鲜族乐舞文化的影响
作者: 暂无 来源: 民族艺术 年份: 199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舞蹈文化   舞蹈者   高丽史   朝鲜民族   宫廷舞   大乘佛教   开放性系统   文化特征   民族乐舞   僧舞  
描述: 朝鲜民族的舞蹈文化作为开放性系统,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以本民族传统文化为根基,兼容并蓄外来文化因素形成了复合文化。在形成复合文化的过程中,朝鲜族乐舞作为精神文化,主要受了由中国传入的儒、释、道三教的影响。人们在研究这些影响时,往往以儒教的某些思想、观念为凭据,阐释朝鲜民族乐舞文化的特点,甚至把朝鲜族乐舞文化的特点,主要归结于儒教影响所致。笔者认为,勿庸置疑,在朝鲜族乐舞文化发展过程中,儒教的影响是很大的,但儒教仅仅是影响朝鲜族乐舞文化的一个方面。其实,在朝鲜民族乐舞文化形成过程中,民族的生活
《聊斋志异》女侠形象论略
作者: 暂无 来源: 宁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9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寒士   霍女   侠客形象   《聊斋志异》   侠文学   黄生   论略   婚姻   女侠形象   作品  
描述: 侠及侠文学在我国源远流长。据有些学者研究,任侠思潮兴起于战国,渊源于墨侠。现存典籍中,“侠”一词最早见于《韩非子·五蠹》;“儒以文乱法,侠以武犯禁。”从中虽不能断定他所指的侠究系何类人物,却可以知道侠所具有的两个特征:即“习武”与“犯禁”。司马迁作《史记》,立《游侠列传》与《刺客列传》,开了侠文学的先河,此后便渐有描写侠客侠行的小说滋生出来。在侠文学的长期发展中,形成了侠客形象共同而根本的两个特征:武艺高强,扶危济困。由于前一个特征具有极大的独特性,通常不为其他类型的艺术形象所具备,故而成为识别侠客形象最
荀子礼学的悖论与政治神话的发生
作者: 暂无 来源: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9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荀子   社会契约   动因   道德范式   政治神话   意谓   人性恶   伦理   社会规范   圣人  
描述: 对荀子伦理及政治思想的论述,所在多有,我不拟累以篇幅。本文将着重讨论荀子在性论及礼论上的逻辑矛盾,以及由此引起的必然的理论后果。就人性而言,荀子认为人是生而平等的。《性恶》言:“凡人之性者,尧舜之与桀跖,其性一也;君子之与小人,其性一也。”在荀子看来,人都是生而自私自利的。其所以善,是后天积伪学习的结果。在此意义上,他说:“涂之人可以为禹”(同上),“涂之人、百姓,积善而全尽谓之圣人”,“圣人者,人之积也”(《儒效》)。意谓人类均可通过善的累积这一量变达到质变而止于至善。
涞水县古塔综述
作者: 暂无 来源: 文物春秋 年份: 199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佛塔   檐椽   涞水县   金山   须弥座   八角形   斜拱   券门   塔身   塔刹  
描述: 塔,通常也叫宝塔,是佛塔的简称(也称浮图)。佛塔起源于印度的窣堵坡,是为藏置佛的舍利和遗物而建造的塔形建筑物。据记载,我国塔的兴起,肇自汉代,盛行于南北朝、唐、宋、辽、金各代,元、明以后渐趋衰落。 我国现存宝塔类型较多,有楼阁式、密檐式、喇嘛式、金刚宝座式、墓塔式等。 塔的构造一般由地宫、基座、塔身、塔刹四部分组成。平面以方形、八角形居多。层数一般为单数,用砖、木、石等材料建成。 我国封建社会历时较长,由于统治者的提倡和人民群众借以精神寄托,因而尊儒崇道的玄学思想普遍发展起来,进而宣扬天堂乐趣的佛教也得以广泛地流传。做为藏佛骨的佛塔也就随之林立。
< 1 2 3 ... 16 17 18 19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