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卫理肾德译《庄子》中的环保思想
作者: 暂无 来源: 哲学与文化 年份: 199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环保   Nature   文化   Idealism   Zliuang   人为   Ecology   卫理贤   Zi   《庄子》     Dao   Wilhelm   观念论   Richard   自然   Culture  
描述: 衛理賢,這位基督教傳教士,一方面給中國宣揚基督福音,另方面卻醉心於中華傳統文化。氏翻譯了先秦的儒、道主要經典。其中尤以《易經》的德文本,更成為西方世界翻譯《周易》的藍本。 本文就其所譯莊子《南華眞經》中的環保思想,作一反省。一方面藉以了解道家在先秦時代已經預示了環保的哲學思想,尤其是莊子的「鳥養養鳥」的自然觀,眞的開展了保護野生動物的理念;另一方面認識這位德國傳敎士對中文造詣之深,以及對《莊子》的深度理解。衛氏以「主觀觀念論」來介紹《莊子》給德語世界,展現其愛自然、愛生命的情操。 衛氏對《莊子》的詮釋,除了參考傳統的注莊之外,還加上其自身貫通中西的素養,其中尤其顯露其廣闊的心胸,本其對基督宗教「至上神」信仰,卻仍能容忍並欣賞道家的「汎神觀」。
比较王弼与程颐的《易》注及本体论
作者: 暂无 来源: 哲学与文化 年份: 197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阴阳异质相求   儒理易   玄理易   明彖   体用一源   至动论   显微无间   本静论   寂然至无   健而无息   圣人之学  
描述: 本文试由厘清王粥、程颐之〈易〉学源流、注〈易〉特色;两人在 〈易〉学本体论上所采持的理解及诠释立场; 进行两人相互阔的对比,且予以 评论,凸显两人〈易〉学本体论的特色。 在王粥注〈易〉的方法与旨趣上,本文考察其家学渊源及其与荆州学派的 经学学风。文中列举王谓的〈易〉学着作, 且针对其〈周易略例) (王粥注 〈易〉的纲领)七论中,一最重要的〈明象) ,及言阴阳异质相求之互感情态的 「明交通变」予以阐明。王喝〈易〉学在易学史上的最大贡献,莫过於在〈明 象篇〉的言意之辨中, 厘清了「象」与「意」的关系。他说明的「象」在表 「意」上的功用及限制。他在注〈易〉所采取的理论模式上,则将儒理及玄理 兼综互补。而是在本体论上主采〈老〉学, 在进德修业及立身处世上侧重儒家 义理。 在注〈种卦﹒ 象传) r 复见天地之心」处谓r 寂然至无是其本矣。J r 至 无」系天地万物之本体, 反映了他所持贵无论的道家立场。他以无形无名及寂 然大静描述本体的体性。至於程颐(伊JII) (易〉学的渊源,主要承自王粥、 胡环及王安石等三家的义理〈易〉学。在伊川〈易〉学的本体论立场上,他兼 采王谓的言意之辨, 华严四法界的理事圆融观, 返宗於〈周易〉生生之理。其 〈易传序〉的「至微者, 理也。至着者,象也。体用一源,显微无间」系其本 体论的形式特徵。其本体论之义理涵义上乃归宗〈周易﹒ 乾卦〉的刚健无息之 生生动能上。甚至他在注〈坤卦〉时亦谓r (坤)非健何以配乾,未有乾行而 坤止也。其动也刚,不害其为柔也。」对他而言,坤具「柔健」之德。乾坤为 《易〉本体论的第一形上原理, 伊川赋以健动不己的生生特性。
魏晋哲学导读
作者: 暂无 来源: 哲学与文化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One     Being     Function     Language   Substance     Many   自然   顺有   Existence     Nature   独化   相因   名教           无心   Application   Meaning   Essence  
描述: 玄遠之學係探究一切存在物深遠的根源之理,亦即務本體之理的玄學。魏晉玄學問題焦點移置於「無(本性)與」「有(現象)」,亦即本真性的「存有(being)」與現象中的具體「存在(existence)」之分別涵義及相互關係來進行哲學探索。扼要言之,被稱為「新道家」的魏晉玄學為了解決儒家外王機制的名教與道家歸真反樸(素樸之性)的自然所產生的相互矛盾和危機,藉在這一脈絡下來理解自我,定位自我與他人和天地萬物間的相互關係,安頓個體與群體的生命。魏晉三大思潮:才性名理學、玄理名理學和東晉玄佛交涉的格義佛學。就方法的革新而言,魏晉玄學擺脫了兩漢經學的荒誕、瑣碎和腐化,朝向名家辨名析理的邏輯思辨法、《莊子》及《易經》的寄言出意法、藉經典而通理的自由詮釋法,意象思考法以及在生活世界中與情境互動的體驗法。我們擬對魏晉玄學的要義進行概括性的瞭解,則可透過哲學中的三大主題:存有論、認識論及價值論,予以扼要的紹述,藉此,或可引領讀者對魏晉玄學得到初步的導覽之效。
人与世界:从中国的人性论谈起
作者: 暂无 来源: 哲学与文化 年份: 1992 文献类型 : 期刊
描述: 我们对人性问题的探 讨。引述亚里斯多德对人所下的本质定 r 人是有理性的动物」这一表式( formula) ,应用到中国传统儒家哲学对 人所下的本质定义即r 人是有德性的 动物J 0 二、中国人
《易传》、《中庸》之道德人文精神
作者: 暂无 来源: 哲学与文化 年份: 197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人道   三极之道      
描述: í 道德」为先秦儒家思想之核心观念,欲谈论儒家之道德则须以形上 学作基础,而论儒家之形上学则叉须了解儒家所特重之人文精神,道德、形上与 人文三者在儒家哲学中,实为一体而不可分之领域。 《易传> <中庸》二书为了解先秦儒家形上思想、之代表作, 在〈中庸〉中, 所谓「中庸之道」、「中和之道」、甚或「中道J 事实上都是以「中」之本 体、本然的状态而开展出来的行为,它们所体现的,就是本体意义的人性;其形 上学则以「诚」为人与天之间相互沟通的契机,开展为道德实践时,则以「仁」 为最高之指标。 而《易传〉所强调者,一方面为持守中道的中庸思想,另一方则是中位所代 表的人道内涵。若以象徵「天、人、地」三才之八卦卦象来看í 人道」居三划 之中位,象徵人立足於「天J í 地」之间,一如人介於「形上」与「形下」之 间,此意义即在於希望人能以形上的理想控取形下之现实,并透过人问道德之实 践来效法天道的生生之德,完成人性,并达到形上人格之实现,此与先秦儒家传 统之中庸思想、以及特重人道精神之理念,是相互一致的。
关於冯友兰先生的几个有争论的问题
作者: 暂无 来源: 哲学与文化 年份: 197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苏格拉底   尊孔   现代新儒学   自我否定   批孔   康有为   冯友兰   新程朱   新理学  
描述: 冯友兰思想是尊孔还是批孔,他的「新理学」是否可称为现代新儒 学,一九四九年後冯友兰不断检讨与否定自己以前的哲学思想'这种现象如何解 释?这是关於冯友兰思想的几个有争论的问题,本文对此作了论述。结论是:鸿 思想基本是批孔的,批孔是前後一贯;只有少数特定时期在学术上对孔子有较正 面的评价,但这不是尊孔。冯友兰「新理学」自称继承「程朱」是新程朱,因而 可以称为现代新儒学,但冯友兰思想整个说来不属於现代新儒学。冯友兰集传统 哲学、西方哲学与马克思主义哲学於一身,他的不断检讨与自我否定,反映了这 几种思想在冯思想中的融合及矛盾斗争。
中医学多元价值取向之医疗行善的形上动力论
作者: 暂无 来源: 哲学与文化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Doing   儒佛会通   Values   Goods   Orientation   儒家   医病与医病关系   医疗行善一   Medicine   佛家   Buddhism   and   中医学   of   Mutual   Chinese   understanding   Confucianism   价值取向  
描述: 中國傳統向來將「行醫」稱之為「仁術」,「行醫」與「行善」根本是「同一」的作為。而無論中、西醫學所強調的都是醫療行善;只是西醫有其醫療的倫理架構,而中醫亦自有其實踐的思想基礎。因此,在實際作為上仍有其差異之處。本文作者無意作中、西醫學在行善方面的比較,而是直接針對中醫傳統醫療行善的根本思想基礎加以省思。中國思想向來是具體實踐上的反思;因此,中國思想不同於西方知識體系之思想與實踐的由分而合,卻是一種驅使實在作為的形上動力。這正是思與行合而為一的生命學問。另一方面,中醫醫療實踐主要在於病人的主訴症狀,重視全人的身心調息以及靈性上的關懷;因此,中醫的醫療實踐,其醫病之間是既被動又主動,既主動又被動。中醫的實踐,實是一種慷慨的面對他人而與之共處,已然超乎「溝通」的彼此對待。在如此情境下,每個病人的差異性、不可化約性、甚至其奧祕性所呈現的多元價值方才得以彰顯,而不再只是(醫學)知識與客體對象相符應之邏輯結構的單一價值判斷。然而,在中國傳統思想上,對醫療實踐影響最深的,除了由儒家的仁愛思想而衍生的義利之辯與以「孝」為主軸的家族觀念之外,就是佛家的因果輪迴報應之說以及布施、功德、慈善之思想的作用。儒佛之會通在中醫醫者身上的整合,造就了中醫學之醫療行善的形上動力,只是這股動力在當今之世如何闡明而使之再「動」起來?這卻是受西方醫學思潮情境下的一項重大課題!本文即為此作初步的探討。
大梵与天道-印中古代哲学中的实在论之比较
作者: 暂无 来源: 哲学与文化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终极实在     大梵   自我   奥义书   现象  
描述: 明大梵與道之曲念所主導下的不同文化觀念,作者就三個方面進行了進一步論證,即:1.終極實在之神性、自然性與道德性;2.本體之自體性相或其自體之實存方式;3.摩耶與現象之真實性。大梵與道為印、中哲學傳統中的核心觀念,正是在其主導之下而導向了兩種不同的神聖人生之境域。
中国形上学的三个向度
作者: 暂无 来源: 哲学与文化 年份: 197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老子   庄子   伦理   本体   儒家   形上学   道家   物理   超越   孔子   隐喻   内存   孟子   存有  
描述: 一、有别於西洋形上学「字义J' 以及某方面的「实质」 的「物理之後J (Meta-physica ) ,中国形上学的内涵,可以说广泛得 多:除了「物理之後」之外,尚有「伦理之後J
从宋明新儒学到现代新儒学
作者: 暂无 来源: 哲学与文化 年份: 199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形上学   现代新儒学   阴阳五行   形而上与形而下   唯气论   《新理学》   唯物主义   宋明理学   新心学   本体论  
描述: 作者从中国文化哲学、传统学、新人学而进入和合学的探讨,认为和合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具有首要价值,是超越宋明新儒学和现代新儒学的尝试。作者指出,宋明新儒学的缺陷是把此在所以然与彼在所以然混淆起来。现代新儒学接着宋明新儒学讲,而有新理学、新心学、新气学之分。现代新儒学的基本内涵是;以民族生存的关切情怀,以融摄西方文化之新,而归宗为儒学的精神价值,并以重建儒家形上学为理论核心,以重立儒家理想价值为职志,以开出现代新“外王” 为标的,体现出对于文化危机的反思,意义世界的追求,终极关怀的寻觅。但在当前现代化潮流的冲击下,都有成为旧学的趋势。
< 1 2 3 ... 5 6 7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