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近代新史学的开山者王国维
作者: 暂无 来源: 中国边疆史地研究 年份: 199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研究方法   古器物   时务报   《水经注》   治学方法   先公先王   王氏   罗振玉   新史学   王国维  
描述: 王国维(1877年~1927年),我国近代著名史学家。字静安,一字伯隅;号观堂,又号永观。浙江海宁人。清秀才。出生于“弃儒而贾”的封建地主家庭,幼得塾师和父亲教育,因打下良好的文化基础,亦深受封建思想熏陶。1898年年22,赴上海入时务报馆掌书记事,业余在罗振玉主办的东文学社学习日文、英文。时务报馆被封闭后,任东文学社庶务。期间,与该社聘请的日本学者藤田丰八、冈佐代治多有过往,在他们影响下始涉康德、叔本华、尼采的学说,间趣文学。1901年春始,先后应罗振玉招请,任湖北农业学堂译述,主办《农报》,任《世界教育》主编。1902年,留学日本,肄业于东京物理学校。1903年起,相继任江苏通州、苏州师范学堂教习,用西方资产阶级观点讲授哲学、伦理学、社会学。1905年,辑旧撰诗文,以题《静安文集》行世。翌年,赴京任学部图书馆编译,着重教育学研究,始治戏曲史、古器物、古文献。辛亥革命前,王氏用资产阶级观点分析和研究哲学、文学、戏剧、
略论宋以后的儒与商
作者: 暂无 来源: 教育评论 年份: 199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唐代科举   儒士   内在原因   朱熹   资本主义萌芽   士大夫   重商   王安石   治生   中国商人  
描述: 宋以后的有趣现象是儒士已开始重商,商人也明显地表现出好儒倾向.本文旨在考察和分析儒商互重的内在原因及其意义. 一、儒士重商与经济治生 右文重儒的有宋一代,确实吸收了大批人才.唐代科举极盛时,一次取士不过五十人左右,宋代取士动辄上千,如:宁真宗咸平三年(1000年),一次取士达二千九百多人.但是,也正是由于大量取士,造成机构臃肿,冗员激增,国家处于积贫状态.一般士大夫的俸禄也就十分菲薄,并没有享受到千钟粟、黄金屋的生活待遇.宋仁宗时,王安石说:
孔子与儒
作者: 暂无 来源: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9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礼仪   西方人   英译   道德完善   学术   余英时   先王   孔子学说   公元前   儒学  
描述: 公元前1027年姬姓部族首领们夺取子商部族的王位,建立了周朝.此后100年间,姬周部族成员及周朝统治的支持者以愈益富于自我反思意味的论据为这一行动辩护,终于达到对这一事变之意义的完满理解.周朝先王们提出了一个论证其统治权的道德基础的理由.周公则论证了大臣在辅佐君王保持与弘扬道德力量中不可或缺的重大作用.仲尼劝勉人们通过学习修养而臻于内在道德完善,以便有助于维护道德的统治.孟子和荀子强调为了保存先王
浅议利玛窦“合儒”
作者: 暂无 来源: 浙江学刊 年份: 199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基督教文化   十六世纪   利玛窦   传教士   天主教会   耶稣会   在华传教   殖民主义   宗教改革运动   外来宗教  
描述: 唐朝时基督教便已传到中国,以后几度兴衰,到明末利玛窦入华时,他发现,这种在华有千余年历史的外来宗教在人们的记忆中正趋消失。为了打开在华传教的局面,他开辟了以科学为敲门砖,与儒家传统调和来宣讲基督福音的一条独特传教之路。十六世纪欧洲兴起的宗教改革运动大大削弱了天主教的力量。为了重振教会,天主教会在殖民主义国家向海外进行扩张时也积极地向海外发展自己的势力,利玛窦是在这种情况下入华的。他来华的任务是:“依照本会(耶稣会)成立的宗旨…来征讨这崇拜偶像的中国。”①按照当时明朝的法律,只有三种人才能进入中
北宋中期儒学复兴运动
作者: 暂无 来源: 文献 年份: 199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北宋中期   复兴运动   社会危机   欧阳修   儒学复兴   王安石   封建秩序   古文运动   复兴儒学   儒学运动  
描述: 一、儒学复兴运动的产生及其特点经历长期混乱建立起来的赵家王朝,在政治方面厉行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同时广泛收罗社会人才,以扩大统治基础;在意识形态方面,提倡儒、释、道三教合一,借以稳固封建秩序。但宋王朝并不能克服封建社会的各种固有矛盾。面对着剧烈的社会变革,统治者除了在政策和制度上作某些调整而外,迫切需要有一种解救社会危机、维系封建秩序的新的思想武器。经过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胡汉文化冲突
作者: 暂无 来源: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9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胡文化   中国文化   胡人   文化冲突   少数民族   汉文化   文化生态环境   社会距离   文化结构   魏晋南北朝时期  
描述: 在中国文化的历程上,魏晋南北朝是一个生机勃勃,具有“再创”意义的阶段。定型于西汉中期的中国第一期文化结构至此一变;经学让位于玄学,儒学独尊演化为儒、戈、佛、道四足鼎立,互争地盘。与此同时,少数民族大规模内迁,胡、汉文化发生猛烈碰撞,凡此种种,构成魏晋南北朝多元激荡的文化特征。本文拟加讨论的,正是魏晋南北朝文化结构震荡的动因之一:胡、汉文化冲突。
海明威死亡意识论
作者: 暂无 来源: 零陵学院学报 年份: 199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二重对立   垂死过程   帆布床   死亡意识   武器》   死亡观念   海明威   战争   死亡学   《永别了   海明威研究  
描述: “死亡”是海明威生平和著作中一再出现的主题.然而,国内尚缺乏专题研究这一问题(从邱平壤的《海明威研究在中国》一书可以看出).究其根木原因,就是我们传统中为文人避讳的思想在作祟.因为海明威是自杀的,而自杀历来被人看成是儒弱的和不光彩的事情.其实,我们毫无必要也不应该回避这一问题.加缪在《西绪福斯的神话》中说:“真正严重的哲学问题只有一个,那就是自杀.判断人生是否值得还是不值得活下去等于是回答哲学上的基本问题.”历史上许多哲学家认为:追求死亡与追求幸福是一致的.他们的立论是:死亡具有二重对立的意义—最大的不幸与最崇高的善.“死亡是生活的全部毁灭,而生活本身却是幸福与痛苦、快乐与悲伤、美好与邪
又次草堂文稿
作者: 暂无 来源: 中国文化 年份: 199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可大   子夏   亦已   罢黜百家   高诱注   君子儒   子务   陈蔡   不得志   人务  
描述: 儒之为世诟病久矣,初不始于鲁哀公与孔子问答之时也。顾自汉以前,儒乃术士之通称,故《史》、《汉》叙及秦之阬儒为“阬术士”。自汉武帝罢黜百家,表章六经,而后以祖述尧舜、宪章文武之孔子事儒之称。故高诱注《淮南》云:“儒,孔子道也”。是汉人之通义也。观孔子教子夏曰:“女为君子儒,无为小人儒”。此蓋以能识大而可大受者为君子儒,但务卑近而已者为小人儒,是孔子之所谓儒,固有广狭之不同,亦即昔人所谓“君子务其大者速者,小人务其小者近者”之意也。孔子周游列邦,而“斥乎齐,逐乎宋卫,困于陈蔡之间”,其不得志于时,亦已甚矣。此后二千余年,中国社会,虽有崇儒之名,乃属行眨儒之实。窃商其情,
孔子学说要旨之一:宽容
作者: 暂无 来源: 孔子研究 年份: 199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论语   王船山   沈曾植   立法   君德   成人   宽容   孔子学说   五教   君子  
描述: 宽宏之量。孔子却不如此。宽容正是他学说的一个重要方面。王船山说:“敬’以严乎己也,‘宽’以恕乎物也。严乎己以立法,恕乎物以达情。《春秋》立法谨严而宅心忠恕,‘敬敷五教在宽’之见诸行事者也。”(《尚书引》卷一)可谓道出孔门立教真谛。这正是本文所要证明的。
《文心雕龙》:综合儒道佛的美学建构
作者: 暂无 来源: 云南社会科学 年份: 199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刘勰   道家   《文心雕龙》   儒道佛   文学艺术   美学建构   《原道》   美学理论   席勒   审美创作  
描述: 本文认为,从《原道》篇开始的一部《文心雕龙》,力图通过美学来贯通儒、道、佛,或者说使儒、道、佛三家在审美层面上统一起来,在审美活动中沟通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人与自我的多重关系。因此,刘勰之道,不仅综合儒、道、佛之道,而且这种道是通过审美——文学艺术之道映射出来的。换言之,表层的审美——艺术之道整合着深层的文化哲学之道。这样,原道有两层含义,表层是原文学艺术之道,深层是原文艺之道所包含的文化哲学之道。
< 1 2 3 ... 7 8 9 10
Rss订阅